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乐动网页版 - 正文

编者按:自寒假以来,我院学子关注社会,探寻感人事迹,书写英雄故事,弘扬新时代精神,积极传递中国声音。以下是22级郭诗源的成果展示,讲述了一位留学美国后毅然回国的木雕师,将传统木雕与新媒体工艺结合,复兴木雕的故事。

 

黄昏的景色在镜后流动,一位旧金山艺术大学插画系的硕士辗转于大洋两岸。机场镜像映现的徘徊虚像很快就消失了,踏上回国复兴传统手工艺的路途,他并没有犹豫。不过一天,他又回到了这片成长的土地。

吴永乾出生于湖北大冶的木雕世家,父亲吴远鸿是省级非遗项目“大冶佛像雕塑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受到家庭文化影响,吴永乾从小学习书法与国画,高考时以美术生的身份考入动画专业,同时也笃爱整体概念设计和绘画风格表达。他留学美国后,在旧金山艺术大学插画系取得硕士学位。

插画的涉猎面更为广泛,学有所成后吴永乾既能选择遵从自己的艺术理想,也能从事商业或工艺品的规划制作。但他并没有选择既定的道路,而是在毕业后毅然回国,全身心地投入到复兴木雕传统手工艺的浪潮中。逃离海外,逃离办公室,逃离规划好的人生路,逃离耽于舒适圈的安全感,在吴永乾看来,只因它们诱人的面纱已被摘下,赫然呈现出牢笼的模样。

 

漫漫创业之路,心火未泯

对吴永乾而言,“逃离”是一种回归,回归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冲动。

但做木雕难,半路出家更难。“刚开始回国一年多我基本上都扎根在福建,因为需要自己重新把那些工艺都摸一遍,包括了解现代的木工机械,木材分类等等。”虽然小时候接触过木雕,但他从来没有系统地了解、制作过。学习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吴永乾将自己的生活与木雕捆绑在一起,经常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做木雕不仅需要强大的臂力,还极需耐心和专注力,手下的刻刀一旦偏离正确的方向,就可能毁掉一块上好的木料。

吴永乾专注木雕)

而他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平衡艺术理想和商业现实。“之前只是研究学术,转向商业后,有很多概念都很难调和或学习。当时一直亏损,也是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调整,心态上还是处于一个创作者的状态。”当无法在艺术和生活中找到平衡时,吴永乾在创业初期那段“又穷又浪漫”的时光里,选择的是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后来队伍慢慢壮大,为了团队你会重新再了解一些概念,让自己慢慢地转弯,当然我们也不会完全的商业化,还是会选择和对木作的追求做一个综合。”

由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线上对他而言最容易起步。在熟练了各项技术后,他回到父亲工作了一生的工厂,同年在淘宝上创立了“山舍Senser”木器店铺。2015年,吴永乾携团队研发的“荷”系列、“秋山”系列、“墨石”系列产品亮相上海国际家居展;次年参加百城万匠手工艺多地巡展,设计作品登上米兰国际手工艺术展,引起了业内外广泛关注。

但作品的好评却难以转换成畅销,他便开始着手调整创作方向,使设计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与此同时,吴永乾并没有改变商品艺术化的呈现方式,在他的设计理念中,一件商品可以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普通的生活器具也能被雕刻成为艺术品。山舍店铺陆续推出了台历、隔热垫、收纳盒、柴犬形状的手机支架、小鸡爪蛋托等现代实木家具,既符合国人的使用需求和审美,也收获到了来自大众对于艺术和木雕工艺价值的认可。如今,吴永乾的淘宝店铺积累了二十多万粉丝,也向我们证明了,这个海归硕士的成功,不是偶然。

实用的木雕作品)

 

千万自然侧影,不懈追寻

    吴永乾并不是一个现代文明的反对者,商业文明和工业时代,毋庸置疑让人类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但太久过去,我们都快忘了吹过城市霓虹的晚风,曾来自某个旷寂的原野。吴永乾映照着当下习以为常的自我束缚,却又展现了另一种人生选择。

“只是说我给了自己一个命题,大自然的每一个元素都是有灵魂的。”在吴永乾的认知中,不仅文明发展有价值,林间松韵、石上泉声也有价值,感受一枚树叶从空中飘落同样有价值。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木雕作品)

2014年,吴永乾回乡寻找创作的灵感。当他沿着儿时记忆里的小溪往下游走时,看到原本棱角分明甚至有些锋利的石块在流水的不断冲击下,变得温润光滑。他想,制作木器的过程不也是先切成一块方料,然后慢慢剥离吗?其实整个过程设计工艺,都是对自然的回归,而这种回归的理念也铸就了吴永乾的第一个系列作品——“墨石”。

“墨石”系列所需的木材要能沉于水底。他辗转于各大木材市场,在多次试验后,选择了颜色乌黑、纹理流畅的风车木。在制作手法上,吴永乾采用纯打磨的方式,慢慢剥落木材的棱角,模仿自然生成的流程去做盘整。而吴永乾同样喜爱的另一个系列作品“秋山”,在他的形容里更丰富,也更朴素。用刀刻将落叶的形态捕捉,却又只保留了经脉和轮廓,在传统技艺里,这是对“未完成时”的诠释,而创作本身也是他活态传承的进行时。

对作品慢慢打磨)

吴永乾最终发现,那些大自然闪烁出的一个火花,有时候能击碎无数让人百思不解的问题。他沉迷于收集自然的纯净侧影,“山”代表大自然,“舍”是人类文明的作品,“山舍”就是人与自然的对话,也是人与器物的对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溯源面临未知,重新生长

谈及传承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吴永乾答道:“于工匠而言,有些匠人的作品非常精致秀丽,但却无从考究名字或者他的师承派系。溯源木雕非遗的历史,我们甚至都无法做一个完整的木雕派系博物馆。”除此之外,他也表示,传承木雕还面临着实物难以收集、不同层次的精品被倒买倒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不同程度的破坏等问题。同时,随着近现代的家具大量涌入国内,传统的匠人面临失业,年轻人的择业方向也在发生改变。

对作品精雕细琢)

吴永乾形容:“到我们这一代,有点像大断裂。”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佛像雕塑技艺,他和他的父亲将传统手工雕刻与数控机床雕刻配合使用,也曾大量引进技术人才和先进设备、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等。但木雕工艺在被时光打磨的同时,仍会受到时代冲击。一些传统技艺难以很好传承,已处于濒危状态。同时文献资料、派系作品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有一些已经遗失,破损,甚至消亡。吴永乾属于湖湘木雕系,但在非遗文化的继承上,即便是他的父亲,也只能很有限地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

吴永乾提及,站在五千年的河床上,扎根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文化土层中,年轻人接受了现代美学的熏陶和多元价值观的引导,去理解器物的表达空间,本可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但是由于文献资料和派系作品的缺失,承前继往的可能性愈发渺茫,新生代的传承人们只能基于新的时代重新生长。

重新生长,是吴永乾回应时代的强烈冲动。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木雕也急需在迷失和未知里催生出振作和生命力。在吴永乾的身上,可以看到区别于时代的另一种稳固,他专注并精深于自己的领域。

他选择活态传承木雕工艺的目的并不是商业化的实用,而是享受被木雕气质塑造的过程,“吾等采石之人当心怀大教堂之愿景”,“大教堂”,就是超越琐碎、枯燥的采石工作成为建筑专业人士的象征。而木雕则是吴永乾找到艺术理想和文化激荡的一个切入点,真正进入专业领域,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更稳固。

实用与艺术的结合)

和他雕塑的材料一样,吴永乾自己就如大木,通过精雕细琢,将自然侧影和文明倒影叠映在创作里,也沉淀在思想中。他选择留了下来,留在非遗文化的刀刻里;与此同时,他与时俱进,将无数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让木雕艺术迸发出更为持久且鲜活的生命力。也是他,让我们看到非遗文化传承在当今的另一种可能。

上一篇: 永远年轻 永远轻抚飘扬裙摆 2022级本科生会组织为女生送花活动

下一篇: 我院毕业生王湘云荣获军队功勋荣誉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