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我院“摄影创作实践”课程作品展在九号楼八楼新闻传播学院文化走廊展出。
本次展出的摄影作品由师生暑期摄于江西瑶里古镇。
“摄影创作实践”是新闻传播学院开设于第三学期的新闻实践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本次课程由刘震老师带队指导。
瑶里不远,只是千年
还记得那个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
那个让实践队足足驻足了七天的瑶里
夜色下同学跟着老师沿着河畔闲步
瑶里美景仿佛水墨画般
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相机
定格下那个最打动你心灵的瞬间
一会儿走,一会儿停
盼着雾升,等着黄昏
清澈的湖水映着你我的笑脸
鸡鸣,鸟语,灯火,闹巷
袅袅炊烟下是你我奔跑的身影
指尖灵动
多少画面留存在同学们的
手里,眼里,心里
汇成一幅恬静蜿蜒的长画卷……
摄影作品展现场布置情况
部分作品展示
《天青色等烟雨》 摄影:李家耀
许多人留在了被遗忘的岁月里
保持着亲切的奇迹
有着扇不尽的暖风
从床沿到台阶的足迹
来吧就坐在潮湿的青苔石板地
空气里呛人的辣椒气息
红红黄黄高挂起
用斜阳吸引着明星
似薄脆的书页撑住膝盖
长久守望着
取信人的离去
《守望者》 摄影:威涵
老旧的木格子窗户
零星斑驳的木门
岁月在千年古镇间流转
在瑶里的最后一个下午
漫步在青石铺就的街巷中
流连于古镇的白墙黛瓦里
渴望用镜头
再去多捕捉一些属于瑶里的瞬间
瑶里不远,只是千年
令我难以忘怀的不仅有如画的山水
还有远离城市喧嚣
悠然闲适的瑶里生活
《里巷》 摄影:饶颖
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
去投入做一件事
总是在忙忙碌碌
学着赶上时代的节奏
但当慢下来之后
去观察路边的一花一草
湖畔沿上的一树一木
才会发现
其实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
无论是一片叶子轻巧地落在青石路上
还是大雁掠过在湖面上掀起的层层涟漪
那都是万物存在过的痕迹
都是值得用镜头
记录下来的珍贵瞬间
《鹤行湖面天》 摄影:程彦觎
走在瑶里的黄昏中
遇见一位站在桥上看水流
看灯火的老奶奶
上前与她拉家常
她乐呵呵地提到瑶里十年来的变迁
水边营业的农家乐亮起了黄色的灯光
奶奶望向温馨的黄昏里
游人如织的繁华
这是千年瑶里向旅游业转身时
古韵犹存的回眸
是千年瑶里在乡村振兴战略下
焕发青春的面容
奶奶的目之所及
就是希望
《希望》 摄影:陈琢
在瑶里之前
没想过鸟瞰一个千年古镇
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身在雾里的人
永远不会知道群山环抱的样子
站在山上的人永远不知道山雾的形状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镜头
不同的镜头映射出
不一样的世界
唯有返璞归真的气息
是这小镇永恒的基调
《水归山,山隐雾,雾笼村》 摄影:陈日曦
一步一停
寻觅在瑶里
世界总是多彩
但我们有时只是多彩的匆匆过客
门内的饭菜弥香
稚童的笑容明静无滓
五彩斑斓狗舒逸静趴
随意捕捉的那一瞬间
匆匆而过的“门外客”
正驻足向门内看去
或许明亮温暖的灯亮
与灰蒙渐暗的世界
只差了一步
但却是一步之遥
《一步之遥》 摄影:司小平
晨雾温柔地将廊桥包裹其中
仿佛守护一场千年的梦
小镇还未睁开惺忪的睡眼
青石板路上
却早已有来往的稀疏的车流和人流
河边浣衣的老妇
晨起买菜的老人
山间自由的清冷的风
还有端着相机寻找美的我们
一切都像一个盛大的仙境
《醒雾江南》 摄影:邬立枢
雨后天晴的瑶里
恍若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清流宛转
七月河川
沿着河边漫步
望见了不远处的玩水的小姑娘
瑶里的山水滋养着她的灵性与机敏
赐予她山间小兽般的活泼天真
我想唤这个小姑娘为“翠翠”
因为相信
在那一瞬间
我看到的是从茶峒中走出的翠翠
《河边的翠翠》 摄影:唐凤云
耄耋的老人
依旧精神抖擞
在百年的廊桥上
唠着家常
牵着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他们的视角总是那样不一样
对一切充满着好奇
整个瑶里
就像孩子一样
天真 朦胧
《孩子,鞋子,袜子》 摄影:李梓鸥
瑶里不远,只是千年
瑶里的美景里
不知潜藏了多少岁月的纹理
它们蒙着灰
在迷雾下散发着光
也许无人问津
但它依旧是她
多少年
依旧在那里
等着心之所向的人们
写在后面
瑶里实践课程共历时7天,从召集同学一同前往,到每天的食宿相伴直至安全返校。
课程中途,我们一起赏过山雾,淌过河水。
老师点评每位同学的摄影作品,亲自教授无人机的使用,将讲台搬到了绿水青山中,将理论无声地化入实践。
他们就像瑶里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汁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让我们找到矢志不渝的初心,追求耀眼的青年理想。
刘震在启程途中分享经历
瑶里实践过程中的部分合影
刘震点评学生作品
张璋教学无人机使用
20级辅导员在联欢晚会上表演
这是一场美丽的相遇
教会我们对生活淬取
用情感共鸣
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成长
天真的笑脸
稚嫩的话语
怀着信任
怀着憧憬
在萤火翩飞的夏日
撞了个满怀
留安静一隅
存这时光的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