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协办的书评、影评大赛经过紧张的作品评比后,圆满落下帷幕。
评比过程
此次书评、影评比赛分为初审和终审两个环节。大赛一共收集了176份作品,各学院依据统一的“评分细则”完成学院内部初审,最终有50份作品进入终审环节,其中我院有10份作品进入终审。
在终审环节,由每个学院邀请一位老师对50份作品进行打分,最终取五个学院评分的平均分作为评比成绩。我院则邀请到林吉安老师为作品打分,再次感谢林老师对我们活动的支持。
获奖名单
一等奖(5名)
刘子玄
孟姝彤
熊莲莲
谌倩
赵伊磊

二等奖(10名)
彭钰美
石亚辉
夏怡玲
刘清清
沈沫
黄思思
李思航
赵文卓
金一凡
彭奕川

三等奖(15名)
朱洪伟
王希凡
王鹏辉
王与能
刘亚梅
陶慧琳
牟琼
水梦洁
梅铃
张鑫
廖爽
张雪婷
张青豪
彭思园
白程文

【一等奖作品摘录】
孟姝彤:女性电影中的女性主体性建构——浅析电影《春潮》女性本体叙事创新
女性叙事学者指出,“女性的自我表达往往在双向运动中进行:一方面要抵制由霸权话语和社会实践创造的对女性的建构,另一方面要采用新的表述范式来打破这种常规建构”。《春潮》力图冲破女性叙事困境,叙事角度由关注复杂的社会问题转向单一的家庭关系,由刻画男女二元对立局面转而强化女性的主体力量,影片渗透出的女性主义关怀和对特定时代的反思引人入胜,既充满荆棘,亦不失柔情。

赵伊磊:《老人Z》:关于老龄化的赛博格式想象
借助义肢,老人Z一路暴走,一路吞噬并进化,却被军队阻拦在通往镰仓海边的最后一段隧道中,于是,拥有老伴人格的Z001决定牺牲自己,将老人托付给晴子,转身面对军事版的自己——α型号。穿行于隧道如同对分娩的隐喻,大友克洋最终以艺术家的感性,怀着对人类之爱的期盼,将老人“重新出生”的机会交给了善良的晴子。“重新出生”的不仅是老人,更是整个人类,这是自然人类向技术人类的转换,镰仓的海和夕阳仍是老人记忆中的世界,但他必须面对的,却是与过去之人(老伴)的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