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乐动网页版 - 正文

富周轶,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7级本科生。2019—2020学年综合排名年级第二,平均学分绩排名专业第一。担任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媒中心主任、校华大记者团摄影组记者。曾获“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湖北省特等奖,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主持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篇。

量力而行不等于自我设限

我是一个喜欢做有把握的事的人,曾经信奉“量力而行”,在我心里衡量后可能性小于某个数值的事我一般不愿意挑战。这样的人生不太会出错,但这容易让我错失机遇。

大二第一学期末我了解到学姐和老师有个项目在招人,但我一听是“做科研”,我想:那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哪有能力做科研。后来有学长学姐鼓励我有想法的话可以尝试一下,我考虑了半天,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于是从那个寒假起,我开启了以“挑战杯”的名义挑战自我的10个多月。从文献阅读整理做起,到后来在数据和表格堆中看花了眼,又制作图表、撰写报告然后反复修改细节,最后备赛的时候还要做PPT、做报纸、做展板、做H5、做动画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周边。

那大半年是我本科期间熬夜熬得最“凶”的阶段,因为白天课业繁忙,课后要完成课程作业、小组讨论、社团工作,到晚上大家才在线上聚齐开始讨论、分配任务、干活,电脑里很多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都是某一天的凌晨两三点。

但当我们的调查报告越来越充实完善、我们的配套作品越来越丰富美观,当我们的作品出现在省赛特等奖名单上、当我们收到国赛现场决赛入围通知的时候,真的是太欣慰太感动了。

回过头去看我和“挑战杯”的不期而遇,我觉得真的很幸运,也很感谢当时做出决定的自己。如果大二第一学期末的我依然习惯性把自己框定在某个能力范围内而不去挑战的话,我后来的大学生活也许会在平淡中匆匆结束。

少说多做,脚踏实地

我大一最多的时候参加了4个社团和学生组织,后来留任了2个,并工作到了大三第二学期。社团经历和学生工作也给予我很多很多收获。

在社团组织里,我学会和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合作,我学会和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个人习惯的同学相处,我学会做好老师、学长学姐交代的任务,也学会了组织协调我所管理的部门成员去做事……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采访一位在媒体工作的毕业生学姐,问她招实习生的话最看重什么,学姐说她就一个要求:“靠谱”。在学生工作方面,我始终坚持做一个靠谱的人。

我认为在一个组织里,存在感不一定是在群里频繁聊天“刷”出来的,也不是在讨论项目的时候嘴上说一堆想法“扯”出来的,而是靠自己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做出来的。“行动胜于言语”,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少说废话而多做事的人。

任何时候努力都不算太晚

其实我大一刚入学就决定要考研,所以对于学分绩没有太上心。第一学期课少我还能应付,学分绩排名年级第8 ;第二学期课多了且我忙于社团组织工作,学分绩排名直接坠落到年级69名;如果按照这发展,和保研一定是无缘了。

但如前文所述,我在获得挑战杯省特等奖后觉得自己可能有希望保研,因此大二第二学期开始注重学分绩。其实我们专业想提高学分绩并不难,只要上课跟上老师节奏,尽力完成每一次作业,重视期末考试,就可以拿到比较理想的成绩。

在大三全部课程成绩出分后,我发现大部分课程都可以上90,仅有三门是88分以上,我就心里有数:大三的学分绩排名一定不差。

这次获得国奖也算是给我大三这一年的努力送上最好的奖励,也让我明白了与其后悔之前没有努力,不如从当下开始努力,任何时候都不算最晚。

“累一点儿,但斗志昂扬”是我两年前在杂志上看到的一句话。我用它激励自己,年轻的时候,还是先不要做一条咸鱼吧。

永远在路上。

上一篇: 郝文:做一只慢慢上树的蜗牛

下一篇: 华中师范大学今冬明春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