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无脊梁要塌方,人无脊梁会垮掉。”今年暑期,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场景创新、模式创新、要素创新,打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兵分3路,成立“乡村调研·传播赋能”信阳市郝堂村调研队、“铸牢民族同心梦、谱写中华团结篇”西北实践队和湘西浦市摄影实践队3支队伍,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课堂设在田野 借传播赋能乡村
2024年7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社会学院合作,组织两院师生赴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开展为期10天的“传播赋能·乡村振兴”走访调研活动。
在副院长陈科、带队老师李鸿、刘征的带领下,学生们将“乡土中国”融入专业实践。调研团队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新闻人的路径和方法,提出“传播赋能+艺术铸魂”的发展思路,将实践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用镜头聚焦民族魂 以影像弘扬团结梦
2024年7月4日,该院36名师生组成的“铸牢民族同心梦、谱写中华团结篇”西北实践队,开启了为期10天的摄影实践采风之旅。在黄怡宁、张璋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深入兰州、敦煌、祁连、西宁等地,与少数民族同胞进行了深入交流,从新时代新闻人的视角探寻“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路径。

实践队采访藏族同胞。

学生卓尔山摄影作品。
在实践中探寻革命足迹 于作品中弘扬红色精神
2024年6月21日,由刘震、张振宇、刘琼老师带领的实践队,出发前往湖南湘西浦市,开展了为期9天的摄影实践课程。实践团队重走红军古驿道,走访十八洞村,瞻仰达岚镇烈士墓,在提升学生影像创作能力的同时,实现“新闻业务培养”和“铸魂立德育人”的有机融合。

据悉,该院积极打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体系”,不搞关起门来教学,将课堂设在田野,将调研写在大地。
通讯员:刘征 韩沁妤
转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