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讲好民族故事、传播民族力量,我院恽代英新闻采访团以“铸牢民族同心梦,谱写中华团结篇”为主题,采取沉浸体验与深入走访的方式,探寻云南各民族风土人情、红色印记与发展之道,感悟各民族亲如一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促进共同体意识传播的自觉性、常态化与实效性。
本文为本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后期将会陆续推送更多相关学习实践成果。
8月27日,恽代英新闻采访团暑期社会实践队从大理启程来到昆明,先后参观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与云南陆军讲武堂,踏寻烙印在滇中沃野上的红色足迹,深切体会抗战时期“教育强国”在云南大地上点燃的抗争烈焰。
学术圣殿,史诗传颂
在烽火连天的1937年,北平、天津等华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相继沦陷。为保存文化火种,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毅然决定南迁联合办学。三校师生兵分三路,水路并进,翻山越岭,最终在1938年初在昆明正式成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就这样在炮火与硝烟中诞生了。
“重温云南教育强国历程”的第一站,采访团来到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西南联大博物馆在原西南联大本部旧址所在地建成,现坐落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馆内设有三项基本展览:西南联大历史展、“一二•一”运动历史展、李公朴和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展。采访团成员依次参观这些展览,对西南联大师生在动荡时期所展现的学术精神与爱国情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感悟。
走进西南联大博物馆,一幅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映入眼帘,上书联大校训“刚毅坚卓”四字,其笔力苍劲,彰显着联大师生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和以青春的热血回应着时代呼唤的斗争热情。
西南联大历史展以联大历史为主线,展出了800余件珍贵的档案文献与实物,以及1000余张历史图片。这些展品不仅汇聚了数代学者的心血结晶,更承载着国家与社会的厚重期望。
在参观西南联大历史展的过程中,指导员黄怡宁给大家开设了一堂“红色主题教育课堂”。他生动地讲述了联大师生在国家存亡之际,坚守“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的崇高理念,以及云南人民与联大之间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黄老师强调,西南联大虽已圆满完成了在战火中守护中国文化命脉的历史使命,但联大的故事却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中国乃至全人类教育史上的璀璨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表示,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国家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当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刻有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展示墙前,采访团成员驻足良久。“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撑起大后方抗战的宏伟长城。我们也应该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采访团成员龙天云说到。
随后,采访团参观了“一二•一”运动历史展、李公朴和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展。展览中陈列的一幅幅历史影像,如同时间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联大师生与云南人民在艰苦岁月中所展现出的深厚团结与不屈斗志,唤起我们深深的敬意与缅怀之情。
时光在讲述,时代在召唤,历史与现实的连接令人感怀。从西南联大博物馆中走出,采访团正巧遇到云南师范大学的新生军训。一声声嘹亮的呐喊像是历史的回音,传递着教育强国的崇高信念,以及对爱国情怀和斗争精神的坚定传承。
黄埔摇篮,革命熔炉
“风潮滚滚,感觉那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中华男儿,要凭那双手撑苍穹……”在讲武堂激昂的军歌旋律中,采访团抵达了“重温云南教育强国历程”的第二站——云南陆军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始建于1909年,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为加强边防而设的著名军事院校。该学院与北洋陆军讲武堂和东北讲武堂齐名,共誉为三大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共计开设22期课程,培养各类军官、军士约9000人。其中,朱德、叶剑英等开国元勋,为新中国的缔造与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发起“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卢汉将军率部浴血于台儿庄并促成云南和平解放……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采访团怀着敬畏的心情步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的元帅服与军事器械经岁月侵蚀而痕迹斑斑,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气息。褪色的照片、泛黄的学习笔记、古老的毕业证书,勾勒出一位位英雄先辈的伟岸形象,无声地诉说着讲武堂师生怀抱的强国梦想和报国志向。
西南联大和陆军讲武堂,一文一武,沧桑积淀。学术殿堂,传之隽永,延续昆明历史文脉;百年军校,将帅摇篮,成就昆明“革命熔炉”。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恽代英新闻采访团深入挖掘先烈斗争的壮烈历程,传播云南热土上的红色精神与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赓续红色血脉的责任和使命,谱写新时代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文字:韩沁妤
图片:李芳颖
审核:龙天云 余典 黄怡宁